除了在暴雨里拥挤,还在暴雨里等你
2018-08-20 20:11:44
  • 0
  • 0
  • 54
  • 0

 

2018年初秋这场暴雨,除了灌满了江北水城的大街小巷、沟沟壑壑,也灌满了老百姓的心——闹心、窝心程度只想徒手撕天际。这场暴雨带来的直接间接损失不再一一赘述。在百姓“东昌湖满了,天漏了,这么大水养龙啊”的吐槽中,在雨中,有一些话题周而复始,还有一些话题飙出了“新意”,暴露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政府部门舆情研判的前瞻性与在对某些常识性问题的解惑释疑方面尚存提升空间。暴雨灾害已然闹心,网上短时间内被刷屏的洒水车短视频,因众说纷纭,也成为另一种闹心。其实纵观以往各种自然灾害,与天灾如影随形的各种“人祸”,在互联网的催化、发酵中,仿佛成了每次灾难的标配。在两种“灾难”的孪生、并行中,一方面暴露着网络舆论氛围里,无知无畏很容易被放大,盲目跟风也极易被同化;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综合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失为一种挑战。

正如一度叫嚣尘上的聊城市两辖区内环卫洒水车雨后工作视频,笔者朋友圈是在极短时间内被刷屏,视频转发者从济南到北京,从湖北到深圳,可见影响之广、传播之快。并且该视频经@新浪视频冠以《奇葩!聊城某洒水车雨中作业》标题转发后,当天点击率达60多万,截止到笔者撰稿时,点击已达86万次。互联网的大数字后面意味着有多少群众不明就里,意味着一场又一场的网络狂欢,更意味着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力。在这个前提下,老百姓需要真相,需要权威的声音解惑释疑,需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显而易见,这是当下我们的政府部门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毕竟,一个部门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大群体,一个不好以数字衡量的大群体。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与高手“过招”,首先自己应该成为高手。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应对舆情的能力是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很大考验。这也是执政能力、执政智慧和软实力的表现。面对问题,态度很重要,方法更重要。

其次,“下雨到城市来看海”这一整体性和普遍性问题亟需提上议事日程。任何层面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不得不承认,我们目前还停留在先洗脸后搓背的发展阶段。一些目之所及的问题解决不了,无暇也无力深入思考深层次问题。同时,在我们思想深处,面子工程直接和政绩挂钩的遗患还没有彻底根除。每年雨季都到城里看海,成了国内大小城市的普遍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周而复始翻来覆去从根源上解决不了问题,确实挺让人遗憾。但这是需要长期、系统进行解决的问题,甚至是需要更高层面出台意见彻底解决。

第三,无论天灾还是人祸,不要搞道德绑架。天灾说天灾的问题,人祸找自身的问题,一码归一码,不要一篮子全擓到道德层面上来,什么道德底线、道德认知、道德水准,道德的问题不是你意淫自己站在了道德高地上你就是有道德的人了。你感觉没有良心的城市或者个人,这个没良心放在很多对象身上都成立;你认为你要替人家惭愧的城市和个人,随便替换个地名或人名,换个类似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标准答案。既然替对方惭愧的对象都可以更换,那还指名道姓地惭愧个什么呢?指责需要立场,批判需要常识。真善美是带有普适性的,但并不能因此就代表你针对暴雨问题发表了“良心论”或者“惭愧论”你就是真善美的化身。更何况道德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而不能用来打扰别人。所以说,在天灾人祸面前,让一回归一,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来得更有风度和策略。

另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道德绑架,就是“我都是为你好”,私以为爱说这种话的其实很是大言不惭、肆无忌惮,其实好多人听到这种话,只想说一句“你若闭嘴,便是晴天”。

一场或大或小的灾难是在考验一个社会,也是在考验我们的人心。我们当初都是初涉社会的少年,是什么让我们被打磨成了一副副胡乱帮腔、胁肩谄笑的嘴脸?话题太大,继续说雨。还是那句重复的话,一蹴而就解决不了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若干场雨之后才能解决,而有些问题,或许下一场雨我们就应看到变化。

风里雨里,我们在等你。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